袁红:网民的盲从催生了网络推手的源动力
高考刚刚结束,又有自作聪明的局外人重写高考作文,貌似推翻八股模式,实际无不落入毂中。表面看来是对作文题目立意的反讽,实际上他们已首先承认了“立意”。可以说,缺乏“独立思考”,已经深入了我们教育的骨髓。而在这种“人云亦云”中,我们自觉不自觉都成了“网络推手”的一分子,这就是——广大网民的“盲从”心理。
上一周,在有关方面的雷霆打击下,两个热点渐趋冷淡,正苟延残喘中:一个是以“非诚勿扰”为首的“交友”,另一个是以“张悟本”为首的“养生”。人民日报连续四期撰文抨击“网络推手”,明里说群众眼光不够雪亮,实则暗讽某些媒体没有尽责。
照我看,这些都是表象,深入肌理的是——我们缺少独立的思考,尤其缺少刺激独立思考的环境。其实,我们大部分“信众”,并非看不透“非诚勿扰”与“天上人间”的区别,也并非真的以为绿豆就比青霉素更加管用,但他们更相信的是一个“众”字。
换句话说,大家都看世界杯,我不看,那我可就“脱离群众”了,哪怕不明白啥叫“越位”,不知道为啥任意球现在都叫定位球。反正就是一个“追”,追潮流追时尚,紧赶慢赶,生怕自己被落下。有人解释,这是因为我们被“落”的太多太多,才造成我们不得不“追”,可事实上,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”之类的传统念头儿才是肇源之本。
其实,我们都害怕“与众不同”,因为总有人假装“与众不同”。回到题目上去,既然那么多人都相信“缘分”,都依赖“养生”,我为什么不呢?!好处有没有咱先不说,起码我和大家一样都“痛并快乐着”——大家好我也好,我不好大家也甭想舒坦。
而我们之所以愿意成为“众”,一方面有着“法不责众”的好处,另一方面还有着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”的担心,这样一来,“从众”就是最好的护身符。既不各色又不吃亏,有了好处可以分一杯羹,有了风险可以让“大家”顶着。既如此,“从众”就成了多数人心理,而“盲从”正是缺乏判断的“从众”,因为“从”习惯了就不再需要区分了。这些人心中当然有自己的价值观,但行动起来却践行着大多数的“价值观”。
“网络推手”也好,其他“某某推手”也罢,他们看中的不是受众的愚昧,而是受众的盲从心理。自“中医养生”成为一种流行时尚,其相关书籍卖得特火,这并非是我们打通任督二脉,突然开窍,而是我们觉得,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“忽悠”(中医养生理论)比看得见摸得着的“忽悠”(医疗设备检查),更玄之又玄,似乎可信。相亲也是,现实中小三总是隐隐约约面目不清,远不如节目中生龙活虎彪得可爱。
貌似,我们找到了“盲从”的土壤:是医疗体制的不到位导致了“全民爱养生”,是婚姻生活的不和谐导致了“爱情猜猜猜”。这种推论,就像我们吃多了“脑×金”,会聪明又强壮一样——全然经不起推敲。我以为,某些有选择的“盲从”其实都是有利益在,无利不起早,无利不盲从,收视率如是,某些地方的GDP数字不也这样吗?
要根治“盲从”,就要让不盲从能“得利”才行。就像收视率不是衡量节目质量的唯一数据一样,GDP也不是一个地方政绩的唯一标准,只有把考核标准多样化,才能促使价值观多样化。当然,这首先应从教育抓起,比如作文,不能只有唯一的价值判断——不吃老鼠的猫仍然有它的价值所在。
PS:作者信息,袁红,推一把版主,好文需要收藏,阅读丰富人生。如果你觉得本文写得不错,请转载收藏以方便下次阅读,新建网络营销推广7群70870139,欢迎加入。
下一篇:独立博客如何才能创作一篇营销成功的博文